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什么意思?快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出于诸葛亮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内心要保持安静,要集中精神精力来修养身心,以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正直做人,为国效力。
我们不要空谈道德,要致力于照道德行事。如鲁迅先生所说,养成他们有耐力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诫子书》中从反面论证如何修身性质的句子是什么
《诫子书》中从反面论述如何修身性质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诫子书》中从正面论述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诫子书》中从正面论述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从反面论述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三国 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中从正面论述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从反面论述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中从正面论述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从反面论述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中从正面论述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中从反面论述如何修身性质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要注重的都是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的。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能够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味着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