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你感到焦虑吗
焦虑,肯定焦虑!
到2018年2月21日的今天,昕宝宝95天了。怀孕之前或者是怀孕的时候,总是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也总是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自己亲自带宝宝,把最好的给她,宝宝的一切都要参与。等宝宝出生了以后,才知道什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月子里那个月还好,因为有嫂子在,每次有什么事,她总会安慰说:没事,小孩都是这个样子,过段时间就好了。听她一说,心里松了一口气。

后来出了月子,嫂子回去了,自己一个人带(宝爸要上班,也啥都不懂)昕宝。然后时常也看看育儿的书,书上说什么也总是记着什么,害怕不会而做错什么。一个多月的时候,看见书上说:宝宝吐泡泡,吐奶,嗜睡,吃奶不好,精神差,咳嗽可能就是生病了!正好昕宝那段时间有这个症状,带去看医生才两天就支气管肺炎了。住院了七天,心疼死了。居针的时候,她哭我也跟着哭。后来回来,一有什么吐奶啊,或者是吐泡泡啊,咳嗽啊,就很紧张,紧张来不敢抱,不敢喂奶,甚至恐惧。慢慢地,熟悉了,摸清了情况,心情才慢慢有好转。
昕宝才九十多天,育儿的路还长,育儿路上所碰见的问题还很多。少不了焦虑的,到焦虑归焦虑,宝妈也总要在育儿的路上成长!
我是昕宝宝妈,关于育儿请大家多多指教,欢迎大家关注昕宝宇爸娟妈。育儿的路上一起前行
生娃之后,育儿路上确实有焦虑的地方。其实准确的来说,怀孕之后,看到单位同事已经生娃的妈妈们每天讨论的孩子吃什么奶粉好,买什么保险,买什么益智玩具,各种海淘,不用说让自己去买了,光听这些信息,我就已经很焦虑了。一来是说自己也不是很懂,二来感觉经济压力也很大。所以自己就给自己心理暗示,量力而行,不管怎么样,只要妈妈用心的培养孩子,孩子感到幸福就好了,那么小的孩子根本记不得自己小时候吃过什么什么,穿过什么名贵服装。
等到孩子出生之后,自己实际带孩子,发现根本没有前同事他们说的那么玄乎,我们平平常的也给孩子带的很好,身体也很健康,孩子的智力也没有因为没吃好奶粉而变得不聪明,所以在育儿的道路上还是需要给自己吃定心丸,抓住主要的问题,父母不断学习,才能减少焦虑。
这个在每个父母看来都会焦虑一些吧,
生了孩子之后各方面都会有压力
孩子的抚养>题目/p>
怎么处理工作和孩子
孩子的上学>题目/p>
孩子的平常>生存/p>
还会担心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发展/p>
包括经济压力
现在孩子的花销非常大
很多父母也是为此头疼
但生活总会越来越好
祝愿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吧
超级焦虑。
因为是新手麻麻,啥都不会啊。一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按照书本上的做,怀疑老一辈的任何育儿经验。特别是孩子生病的时候,完全手足无措。
小婴儿的时候:每晚的夜奶搅得你完全睡不了一个安稳觉。
1岁半以后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妈呀一不顺他意就哭闹,打滚,甚至把自己脑袋往地上、墙上、桌子上撞。这个时候最最最焦虑。既生气又手足无措。打又打不得,骂又没有任何效果。翻阅各种育儿书,巴不得把那些办法全用上,快快制止这种消极的发泄心理。
目前采用的办法就是任由他哭闹,哭够了再跟他解释为什么不让他那么做。毕竟是孩子,一两次之后还是会有下一次。我还在继续坚持着✊,希望突然有一天他就懂得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
育儿路上,焦虑似乎成了父母的主旋律。让父母焦虑的问题有很多,也分不同的阶段。
首先,0-3岁,婴幼儿时期。
孩子刚出生到三岁,基本上都是吃喝拉撒睡玩,这些事占了主导。
刚出生,有人说母乳好,有人说奶粉好,有人说孩子哭了就是饿了,新手妈妈如果产前没有学过科学的育儿知识,这时候是最焦虑的。
因为内在没有一个定论和原则,身边人的话又各不相同,这时候内在矛盾不断,焦虑不堪。
重点要说下纸尿裤这个问题,至今不少年轻人还有这种观念,觉得纸尿裤穿多了,孩子的腿会变形,于是晚上给孩子把尿,白天带孩子出门也总是战战兢兢。导致自己休息不好,情绪容易失控。
做为一个养育过孩子,曾经受过误导不让孩子带纸尿裤,到最后坚持让孩子带着纸尿裤的我来讲,一定要告诉不知道纸尿裤究竟会不会有危害的妈妈说一句,请大胆的给孩子带纸尿裤,不仅孩子玩起来更加快乐,我们也会因此省心省力,最起码都少洗衣服了。
应对方法:掌握大方向,基本不会错。
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带出去玩,接受不同的新鲜环境,能够让孩子的大脑更加活跃。
少看电视,最好不看电视,多和孩子做游戏。
吃饭方面,在孩子能够拿勺子之后,就让他自己吃饭,撒了不要紧,带上防水围兜,清洗起来很容易。
不要总是提醒孩子不要做什么,要正面提醒孩子,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有一种切实的参与感。
其次,3-6岁,幼儿园阶段。
3岁之后,孩子该上幼儿园了,至于要上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争论不断,选幼儿园也着实让很多父母焦虑不堪。
这个时期,选择幼儿园的标准不是价格贵或是不贵,也不是公立私立问题。
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安全,这是一切的基础,否则这个学校外界评价再好,都不能进。
另外,要考察的有以下几点:
老师够不够有爱,有耐心,有学习的能力。
学校的环境,是否相对能给孩子自由。
学校的教具够不够丰富,给孩子提供新的刺激和专注空间。
爱和自由,是0-6岁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因为孩子学习这件事是他们内在的精神胚胎在主宰者,不是我们成人教给孩子的,我们只需要提供支持,给他爱和规则,便是最好的教育了。
第三,小学阶段。
幼升小这个阶段,是家长最关注的事情。
如果能够选择一个比较优质的小学,当然好。但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父母的爱和陪伴,引导和鼓励。
如何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给孩子报什么样的课外补习班?
寒暑假这段时间,让孩子做什么收获多?
如何更好的配合老师的工作?
这些问题都是做父母要考虑到的。
最后,初中到未来的未来。
择校问题,会一直牵绊着父母的心。好环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
我们尽力给孩子选好学校,剩下的事情,都要靠从小到小学毕业,孩子养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即交往能力做基础了。
孩子长大之后,更多的选择权要交给孩子,我们只能起到副手的作用,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建议,给他爱和支持。
一旦做了父母,就无法辞职,无法不焦虑,不过我们还是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能够控制的地方,对于不能控制的东西,不要勉强,不然会白费很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