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10字对联
1、满招损 谦受益
2、宁守寒窗独寂寞 勿滥交游乱心性
3、勤能补拙才偏敏 廉不沽名品益高

4、清廉人品洁如玉 脱俗文章淡若仙
5、人品若山极崇峻 情怀与水同>幽静/p>
6、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出自郑板桥题四川青城山天师洞)
7、竹因虚受益 松以静延年
8、戒骄风清日朗 除躁>天南地北/p>
9、谦者众善之甚 傲者众恶之魁
10、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
11、沧桑人生从容对 坎坷世事恬淡为
12、除净私欲终世乐 洗尽俗念满身轻
13、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天然/p>
上联:高人之言淡明志宁致远
下联:君子之行静修身俭养德
此对联意思出自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 高人的言论在于淡泊明确志向,宁静到达远方。君子人的行为在于安静修练身心,简朴养护道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为什么有些人把节俭看做是做作呢
首先应明确,无论如何富庶的时代,节俭都是美好品德。诸葛亮的《诫子书》有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也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任何财富都是人类劳动凝结而成,谁都没有权力暴殄天物。
把节俭当做作的人确实有,但好在不多。
有一种是穷人窄富型,试图通过浪费来显示自己的阔绰、富有,以消弥往日的窘迫,对别人的节俭便表现得大惊小怪。有一妇人因男人当官,家中顿时旧貌变新颜,外出旅游时,珠宝、草药,有用没用买了一大堆,阔绰得像沈万三,对别人的谨慎购物极其蔑视。
还有种矫揉造作型,通过浪费、奢侈来表明自己娇贵无比,对别人的节俭非但不屑,甚至表现互出明显歧视。有一次年终总结会的餐宴上,身边坐着某局长的夫人,吃饺子时,她先是小心翼翼地咬下饺边,弃之,说饺边属面食,易致胖。单位吃早餐时,又見某法院院长的太太,掏空肉馅,只吃包子皮,甚怪之,既如此何不吃馒头,问所以,她矜持一笑,“就爱吃包子皮儿。”“作”女无下限,奈何?
还有一种人,我就很不理解了,她也不富有,也不娇贵,但她瞧不起你节俭。有一保险推销员有一次看我家桌子的剩菜几乎是做作地惊叫,“剩菜还不倒掉?还准备吃?”她真的不富有,她的房子冬天照不见太阳,动不动就要来我家晒太阳。
母亲经常告诫,要“常将有日思无日”,即便富有也应勤勉节俭,万不能奢靡浪费。对于食物,她又讲,“吃不疼糟蹋疼”,食物是供人类享用的,糟蹋浪费不但心疼,也是要遭天谴的。
虽有歹人讽节俭,吾侪照旧俭养德。随他说去。
★1、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
【释义】:生活俭朴是一种美德,可是如果过分俭朴就是吝啬、斤斤计较,反而伤害了与人交往的雅趣。
“节俭”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一味的紧衣缩食,甚至到了尖酸刻薄,便是小家子气、吝啬,是不值得肯定和发扬的,因为这样反而容易招致他人耻笑。真正的节俭美德是对自己简单生活,而对他人厚道,正如晚清名臣左宗棠所说“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意思就是说:宁肯自己过于节俭。也要用丰厚的物品招待别人!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所以说,真正的节俭是不乱钱,能省则省,继而慢慢向极简主义靠拢。节俭本是美德,如果一个人过于节俭则是吝啬,显得矫揉做作、不合时宜,也会适得其反!
我现在每次去饭店吃饭,那些吃不完的饭菜我都会让服务员给我打包,我带回家放在冰箱里留着继续吃,这些饭菜是我自己花钱买来的,吃不完打包也是理所应当的。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老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没有亲身体会经历过那种苦日子就没有发言权,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节俭怎么是做作?
即时你很有钱生活很富裕,那又能说明什么?你能力强有赚钱的天赋或者你有个好爹,你挣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浪费我们也管不着,那是你的自由和权利,说别人节俭就是做作我们就是看不惯这种言辞,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你们这样铺张浪费早晚要把家底霍霍光,别到时为了一分钱低下你高傲的头颅。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我们生活是多么富有多么充足,都要时刻坚守这种美德,我们生活本来就不易,所以要好好珍惜和爱护这来之不易的果实,即时你们说人家节俭是做作,那又怎样人家最起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境界。
奉劝那些说节俭是做作的人,有时间多看看中国纪实片,看看贫困山区孩子的日常生活,看看他们是怎么维持生计的,有时我们连这些孩子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