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含义是什么
作为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我来说,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想法的,甚至按耐不住内心的小马达,迫切想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这里的早教我先来一个时间界定,这里的早教多指着0到6岁之间的教育,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那算胎教啦,暂时不给他归类到早教里面,现在的学前教育也多指在孩子进行系统的小学教育之前的接受的教育!换句话说在进行义务教育之前的教育都算早教!
同时早教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就像早恋?!确实是这样,早恋被现在的父母还是觉得有点排斥的,到对于当事人的成长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早教也是如此,在孩子正式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前,非常需要进行练兵彩排式的学习。

好了,进入正题了,在幼儿教育时期非常注重五大领域的教育,所谓五大领域就是指,科学认知领域,社会性领域,健康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早教的所有内容基本也概括在这五大方面,当然在这里也不细讲五大领域的具体内容啦,将了解的可以私聊我或者百度一下,我想讲的就是,早教远不止在教育机构所接受的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觉得把孩子放到学校就行了,学的怎么样都是老师和孩子自己的问题!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就是真正的早期教育需要,家,园,社会一起进行!父母的关注对于早教和孩子早期的性格兴趣养成极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小孩子彬彬有礼, 有的孩子会被称为熊孩子,背后反应的都是家庭的教养方式和观念对孩子的影响!
或许很多家长也会抱怨并非专业出身,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觉得无从下手,这里可以来咨询我,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放下手机,孩子的成长我们耽搁不起!
早教其实是分很多领域的,有的早教品牌注重认知发育,像如七田真。有的早教品牌注重大动作技能发育,像如美吉姆和悦宝园还有运动宝贝。有的早教品牌注重亲子互动,像如金宝贝。每个早教品牌注重的方面不同,理念不同,最终得到的成果也有所不同,但是每个早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让小朋友在早教中不断去进步,打开社交范围,不光是看他们学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们接受了什么,让他们以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不同的人群。
在没有孩子之前,我对早教其实没有什么概念,是不是去早教机构上课,也是觉得可有可无的。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就上小学的也大有人在,似乎并没有影响他们在学校的优异表现。
所以,当时并不认为早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但当我的孩子从早教课程毕业之后,回想起这一路上的经历,早教对于孩子,对于我本身而言,都是一段特别的旅程。早教,其实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孩子的>劳绩/span>
一般来说,早教机构的课程包括运动、音乐、艺术等。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
如果这些课都带着孩子去试一试,你会发现自家孩子的喜好和特点,他们强烈的热情,享受其中的乐趣。
他们会去探索。发现自己喜欢运动,对画画也很有感兴趣。他们会很着迷音乐课,并渐渐找寻到自己喜爱的音乐风格之后。
他们会去感受。把各种不同的颜料,按照自己的意愿混合成不同的颜色,然后用手蘸着颜料在画纸上涂涂画画,并且乐在其中。
他们会唱几首歌,记得几个故事,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够看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会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给你惊喜。
二、家长的>劳绩br/>
事实上,这一路上我自己的收获颇多,体会更为深刻。
比如音乐,我一直以为适合小朋友听的音乐只有儿歌,或者古典音乐。但早教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了亚洲音乐、加勒比音乐、百老汇音乐、爵士乐、Disco、流行,甚至还有摇滚乐,内容相当丰富,令人大开眼界。
又比如阅读,老师们会给小朋友讲的故事绘本,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不仅小朋友喜欢,大人也很着迷。于是,我找来很多幼儿绘本故事来读,发现绘本故事一点都不比成人的故事差,甚至更有乐趣,由此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坦然接受孩子真实的一面。有一次大家围坐在一起上课音乐课时,我的孩子开始在教室里跑圈。我当时很不淡定,要把他拉回来坐下。但是,努力半天无济于事。
按照成人的思维,上课就应该乖乖坐好,认真听课,怎么能这么自由涣散。这时,老师告诉我,没关系,由他去吧,有一些孩子是这样的。
其实,一个两三岁的小孩,注意力不可能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一直保持集中。如果他够跑得开心,又没有打扰到其他人,不如让他跑一跑。
而且据我观察,课堂上他感兴趣的环节开始时,他就会自己跑回来。这才是他们真实的样子。
做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在早教班上,我们会见到很多家长,有一些在孩子教育方面很用功,全身心投入。而素质不高,举止粗俗的也有。这让我不断提醒自己,如何避免错误,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现实中,是不是去早教机构上课,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决定的。不去早教机构,也不意味着不能开展早教。
在家里,父母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早教。在信息资源丰富的今天,关于早教的信息和知识不难获取。
毕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只有父母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当我们成为父母的那一刻,我们的修行之路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自我成长也不能停下脚步。因为,要给予孩子更好的未来,首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