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以:用来。
该句出自《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分为两部分:

1. 静以修身:静,表示安静、平静,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是指通过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通过修养身心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 俭以养德:俭,即节俭,意味着珍惜资源,不浪费。养德,指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的品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以节俭的生活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保持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传至今,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是: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修炼自身的品德和道德,而俭朴的生活方式可以培养个人的节俭和贤德。
静以修身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思想的清晰与冷静,不被琐事、忧虑和贪婪所干扰,使自己心境淡定、谦虚、宽容。
俭以养德则是要过简朴的生活,不浪费物质资源,意味着物质追求的放弃和心灵追求的寻找,更注重内在的强大和生存态度的深化,从而培育出个人的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种生活方式确保了个人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保护了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是指通过沉静内省来提高个人修养,并在生活中节俭勤俭,以此达到养德之目的。
这句话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静以修身”强调了内省反省的重要性,人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反思自身的言行举止,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其次,“俭以养德”则强调了节约勤俭的价值,因为节约勤俭不仅可以节省资源和金钱,还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自律能力,从而更好地锻炼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因此,这句话传达出一个强调人应该从内在和外在双重方面努力追求德行美德的理念。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此句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经时济世,可悲地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却哪里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