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夫君子之平静修身俭养德
意思是: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出处: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给我们的启发有:
一、修身养性贵在“静”、“俭”。“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告诉人们只有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俭以养德”,告诉我们生活务必要节俭,并以此培养自己的德行。
二、只有淡泊、宁静,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内心淡泊才能含英咀华,内心开阔才能登高望远。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更好的谋划未来、计划将来。
三、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告诉我们学习既要有宁静的学习环境更要有专注、平和的学习心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则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增值力量。
立志是成学的前提,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勤于修身俭以养德古诗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传至今,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李绅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兰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咏史,唐,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