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姻情感 »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体现了什么「静以修身以养德的意思」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体现了什么「静以修身以养德的意思」

访客 2024-10-1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体现了什么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意思是:君子担忧自己死后不被人称颂。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体现了什么「静以修身以养德的意思」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体现了什么「静以修身以养德的意思」 婚姻情感

孔子认为,修身养德是为了充实、完善自己,而不是为了被人称颂。但是,一个人到了去世的时候,还没有修身养德到为人称颂,就要对此感到担忧了。孔子这句话,一方面具有普泛的意义,反映了广大士人学子,修身立德,称名于后世的进取意识;一方面也折射出孔子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体现了什么「静以修身以养德的意思」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体现了什么「静以修身以养德的意思」 婚姻情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诫子书》全文告诫了孩子怎样的>原理/h2>

很高兴能来分享《诫子书》对于告诫孩子的相关道理!


  • 首先介绍下《诫子书》,本书是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等集于一身,被后世尊称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表达了诸葛亮为了蜀汉的大业尽心尽力而没有顾及亲自教育自己的8岁儿子的一种愧疚,同时字里行间里也流露出对于儿子的深切爱意,成为历代后人学习的经典佳作!
  • 其次了解下原文和大意: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大意:

君子的行为准则,就是用宁静来提高自己的修养,用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如果不能做到管理自己的欲望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大的志向,如果不能排除杂念的干扰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要静心专注,而才能的增长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不能让自己拥有很多的才能,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让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而冒险急躁就不能陶怡性情。时光一天天流逝,意志随着岁月不断消磨,最后枯败零落,大多是因为不接触实际生活,不被社会任用,只能悲伤的居住在贫苦的茅庐,此时悔恨又怎么来的及呢?

  • 最后我从中感悟到劝诫孩子的道理:

1.保持宁静的心态,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只有处在宁静的状态中,人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和处理问题。我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的内心处在比较宁静的状态时,自己的大脑反映问题会比较清晰,容易正确的判断,处理问题,比如我们经常在别人生气发火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消消气,别生气等,实际上就是让自己暂时静下来,这样智慧容易出现,能够让自己理智对待问题,是不是这样呢?从反面来说,就是要尽可能做到不急躁。

2.培养节俭的品德,也就是节约俭省,不浪费的美好品德,这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者这样的报道,这里的节俭范围很广,不单单是物质方面的,比如:不浪费 水,食物等,也包括其他的内容,比如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做到合理安排,也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等,比如:你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约好一起参加某活动,你的孩子很长时间没到,让别人等了很久,这也是浪费别人时间的一种表现,也就能体现出不节俭!

3.自控能力的培养,诸葛亮这里面列举了关于自控的内容,比如管理欲望,排除杂念,克服放纵懒惰,等都属于自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范畴,也给广大的孩子们指明了方向,也就是主要管理自己的欲望以及排除杂念干扰,比如贪玩,喜欢玩游戏,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克制自己了,不要玩的太多,一周规定大概玩几次,尽可能不要超过自己规定的次数,尽管大脑里会不时有怂恿的念头产生,也尽量不要违法自己规定,这就是自控能力的培养!

4.持续学习,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不是学校的学习才是学习,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是学习啊,比如学习和同伴交往,学习骑自行车等这也是学习啊!

5.培养专注精神,简单说,就是专一,我们知道,当太阳光透过凸透镜会汇聚为一点,此时如果将小纸片放在聚焦的这一点上很可能会将纸片点燃,这就是凸透镜汇聚的力量,也可以说是专一专注的力量!所以,培养专注精神对于孩子的成功是非常有利的!

6.广泛接触实际,理论只有与实际生活,才能活学活用,否则都是纸上谈兵,而且从实际中去体会,操作等又会加深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

7.珍惜时间,学会时间管理,集中力量做主要的事情,其他的不太重要的事情暂且放下,也就是第一原则要考虑的是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第二原则考虑的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第三原则考虑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第四原则就是一些不重要也不紧急事情放在最后,这也是著名的时间管理的帕累托原则,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有不足,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我是才如史迁,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诸葛亮的《诫子书》,千古名篇,是中国人都可以背诵,也被很多人作为座右铭。我看了大家很多回答,认为有些字句的解释有偏差,今天拿出来重新探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俭不一定是节俭,而是俭朴、>质朴/span>

俭以养德的“俭”字历来被大家解释成节俭,这对孩子当然是好的教育。但以我的经验,一个人过分节俭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在生意场上,迎来送往、请客吃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节俭过度,会被认为是抠门、小气。在国际间交往更是这样,领导人之间都要互送国礼,那都是价值不菲的东西,如果以节俭示人,那影响两国的关系。


所以“俭”字,解释称俭朴、朴素更合适,随时随地保持自己的本色,《礼记》中有句话: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当你在穷困不得志的时候,不要充大头,不要穷讲究,当你有了社会地位、有了财富的时候也不要玩小气。我们当今的社会,其实更应该提倡这种朴素的精神。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种是年轻人透支透支消费,寅吃卯粮,拖欠信用卡不还,拿着几千块工资去买奢侈品,泡酒吧,穷不过三天、富不过一月,到了30几岁还身无分文,心里也焦虑的不得了。

这种想象就是不朴素、对自己定位不清晰造成的。


二、静不是安静,是一种修养功夫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已经表达了这层意思:静以修身。静绝对不是安静的在教室里学习,没事的时候去深山老林里旅游,那只是外在环境的安静而已。

中国传统文化,“静”很重要,从《大学》里就能看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是让自己的大脑时刻处于放空的状态,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诸葛亮的本意是要培养一个君子

中国传统教育是注重内在修养的学问,它不是告诉我们要挣多少钱,当多大官,也是不是父母们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做人处事先要立志、然后广泛涉猎、求学,要学会“静”功夫。我们当代人把志向和欲望、职业混淆了。小学的时候,老师总让大家写作文:长大的志向是什么?有当科学家的、有当航天员的、有当银行家的、有当医生的……这些都是谋生的职业,不是志向。

等我们踏入大学、走进社会,又想去外企、挣高薪、开好车、住洋楼、买名牌,这些叫欲望,也不是志向啊!

所谓志向,等同于事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我能为社会做什么,为大家做什么,这叫志向。

诸葛亮这篇《诫子书》把他认为的君子品行都给我们列出来了:立志为民、博学、淡泊、朴素、胸襟、修身养德。

我是才如史迁,70后文史爱好者,佛法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心感受温暖!

相关文章

超声炮美容技术,开启肌肤年轻化的新篇章

美容行业也在不断创新。超声炮美容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效果和安全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超声炮美容技术的原理、...

婚姻情感 2025-01-24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