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过静以修身后面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后面俩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被更多人作为人生信条。这句话是诸葛亮为了教育儿子做一个正直的人,内心平静,修善自身,养成好的品德。对衣食温饱要求简单,对品德追求要竭尽全力。
靜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以:用来。
该句出自《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是指通过沉静内省来提高个人修养,并在生活中节俭勤俭,以此达到养德之目的。
这句话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静以修身”强调了内省反省的重要性,人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反思自身的言行举止,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其次,“俭以养德”则强调了节约勤俭的价值,因为节约勤俭不仅可以节省资源和金钱,还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自律能力,从而更好地锻炼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因此,这句话传达出一个强调人应该从内在和外在双重方面努力追求德行美德的理念。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传至今,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写下这边文章的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要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分为两部分:
1. 静以修身:静,表示安静、平静,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是指通过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通过修养身心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 俭以养德:俭,即节俭,意味着珍惜资源,不浪费。养德,指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的品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以节俭的生活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保持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静以修身静的意思
1.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宁静无以致远,静: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3.夫学须静也,静:静心,专一。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懒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一个“躁”字,对比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