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体修身 » 曾国藩七字诀「静以修身上一句」

曾国藩七字诀「静以修身上一句」

访客 2024-10-0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曾国藩七字诀

”花末全开月未圆”七个字。

谦卑是一种无言却厚重的力量,它比骄傲更有力.一个人如果想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间走好,有事谦恭比骄傲更有用处.

曾国藩七字诀「静以修身上一句」 曾国藩七字诀「静以修身上一句」 美体修身

谦恭自守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拥有这种智慧的人虽有大功却甘居下位,保持谦虚,是很难得的.”居功而不自傲”,虚怀若谷,谦恭自守是美德,是一个人去的更大成功的保障,而”自满者败,自矜者愚”,一旦你感觉到了自己的伟大,并希望别人都对你顶礼膜拜时,那你就准备迎接失败吧.

曾国藩七字诀「静以修身上一句」 曾国藩七字诀「静以修身上一句」 美体修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曾国藩是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为人处世堪称难得.他长对家人说,有富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平日最好昔人”花末全开月未圆”七个字,将其视作惜福保泰之法,常存冰渊湍湍之心,处处谨言慎行.他的处事原则是:趋势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人与妻奴享乐,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

“水满则溢”,一个容器若装满了水,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自负的人心里装满了自己过去的丰功伟绩,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了.长此以往,事业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

曾国藩因此总结出,一个人不管自己有多丰富的知识,取得了多大的成绩,或者是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要谦虚谨慎,不能自视清高;内心胸宽广,博采众长,不断地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进而获得更大的业绩.如能这样,则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谦虚永远是成大事者所具备的一种品质,而只有浅薄者才会为自己的成功自鸣得意.

0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0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0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0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0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0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0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做为人来说,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做为人来说,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说,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圣人的法则是为施舍,而不争夺失之道利而不害”,这句话好懂,正如老子说过的"万物作焉而不辞”,那不就是不阻断万物的繁殖生长?不就是“利而不害”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什么意思?圣人的有为是“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当然是与人不争了。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帛书本作“人之道为而不争”,此从通行本。老子在这方面总的理念和智慧就是:天道是不争的,天道只是有利于万物,从来不和其他东西争。人应该取法于天道,取法于道,取法于圣人;天道不争,圣人不争,那么人们也应当在竞争中学会“不争”。


拓展资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