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什么意思?快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出于诸葛亮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内心要保持安静,要集中精神精力来修养身心,以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正直做人,为国效力。
我们不要空谈道德,要致力于照道德行事。如鲁迅先生所说,养成他们有耐力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是出自志书《三国。蜀》中,记载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教育儿子做一个有用的人的书信中《诫子书》一文上的话。读来,让人觉得,虽然是父亲诸葛亮写给儿子,要求儿子的信中告诫话,但应该说,这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这句话是说: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写下《诫子书》,本意是教给八岁儿子,正直做人,修身养性,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流传至今,作为凝聚着先辈智慧的古训,它敦促年轻人进步,简朴,积极向上的现实意义仍然值得重视和珍惜。
这句话的出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翻译过来是: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
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是写给自己儿子的,实则是写给广大民众与后人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千百年来对后人影响至深。有些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把这八个字奉于案前,贴于书房,做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左右铭。更有历代许多爱国爱民优秀人物把这八个字植入心中,以资鼓舞。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圣人的教诲,传世的语录,智者的选择。
你好!很高兴能够在网络里与你相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出处及大意上面几楼的朋友都已说的很清楚,在此不再赘述。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其一生为国,鞠躬尽瘁,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诸葛瞻,才有了写下这篇传颂千古的名文。字字句句 饱蘸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无灾无难到公卿的强烈愿望。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八个字字字千金,意义深刻、意味深长。笔者理解的第一层意思是处世为人层面。告诉其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其子以“静”来做学问,做人要时刻保持内心宁静、时刻自我反省,生活中要处处保持俭省节约的品德修养,以这样的一种标准来修炼自己的身心,并在待人接物中给人留下一种自然天生的高尚与矜持,以达到受人尊重和欢迎的目的。
第二层意思是生存技术层面。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尽善尽美的强大的内心力量和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高尚品德,再加上遗传至诸葛亮的超优秀基因,其才华更是绝非一般人能比。这样的人放在今天,到哪个公司和单位都是极受尊重和欢迎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正是智慧化身诸葛亮的教子高明之处。还有一点就是,以“俭”修身,俭不仅仅是节省用钱,再者,节俭本身放在今天说也是一种美德。如果能够节俭,“贪”的事就比较不会发生。人生如果奢侈浪费,自然就容易陷入贪的境界。俭,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智慧。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言简意赅,不事雕琢,虽是古代家训,但放在今天依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种美德正是我们国家提倡的,是一种极其优秀的个人品质。如今为人父母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忘了以俭朴来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可以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做我们的座右铭和人生格言,把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女修炼和教育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